生物迷因分享之音樂版權之怒:蛹的異變
這算是滿多年前的新聞了。
因為歌手永邦的個人專輯內,
有一首名叫MELODY的歌曲與日本的一部ACG作品主題歌『鳥之詩』弦律相同。
因此出現許多的爭議。
相關資訊如以下。
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Nq3aaQs5tS8
事情的一些始末讓人匪夷所思
不知道是唱片公司的謬誤(覺得用一下相同的弦律應該不會怎樣,反正就跟翻唱一樣啊!)或歌手本人的想法。
動漫迷因此在憤怒之下生成的一個稱號叫: 蛹梆
許多人覺得如果這真是永邦的錯,那真的應該要叫做蛹梆;因為他犯了抄襲。
因此那時PTT,不少人正在襲擊襲擊這個議題;希望版權問題更被重視。
有一讓人莞爾的感覺。
讓人充滿畫面感也滿有生物迷因的。
就像一只停止生長羽化的蛹,硬掉了梆掉了無法再持續前進!
這只是一個迷因。
不過現在台灣的許多人原創能力愈來愈強了。
大家都對自己的創造能力愈來愈有信心,不論是哪個生活方面。
其實抄襲背後是一種安全的依賴,
抄襲過的產物被攻擊了批判不優秀,
抄襲者也會覺得是因為抄襲到的產物不夠好才會被攻擊,
攻擊的主體核心並不會是他的創新想法而是被抄襲的主體;
這是一種心理脆弱的呈現。
要信的過自己才會有創新的能力。
台灣在原創的部分有很大的進步的,
蛹梆應該也接近絕種了,顯少再出現硬掉的蛹梆了。
同時科普複習一下重視智慧財產的301條款
https://zh.wikipedia.org/zh-tw/1974%E5%B9%B4%E8%B2%BF%E6%98%93%E6%B3%95%E7%AC%AC301%E6%A2%9D